人物简介
郑钧博士,香港南头乡亲总会会长,深圳市第六届政协委员,深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六届)常委,深圳市海外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深圳市南山区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南山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五届)副主席,香港深圳社团总会名誉会长。前海旋磁体验中心创办人,前香港皇爵(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公司曾于1996年获全国工程建筑行业最高荣誉鲁班奖。担任香港南头乡亲总会会长期间,带领协会成员于2004年在贵州捐建南总希望小学,2008年在河源捐建南山区侨商会醒群小学,2005年至今连续十多年组织“思源之旅”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培养深港两地学子“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高尚情操。
他是业内知名的成功人士,从只身闯荡香港并创办自己的公司,到带领团队在内地设计建造了一个个重点工程、一座座五星级酒店,他将自己的梦想与香港独有的狮子山精神结合,并主动融入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闯出了一方事业天地。
他是社会公认的爱心人士,参与和创办了香港南头乡亲总会、香港深圳社团总会等社团,并积极投身到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中,捐建希望小学,连续十几年承办“思源之旅”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在助力脱贫攻坚、推动深港两地交流的同时,播下了一片希望的种子。
郑钧先生出席深圳市政协会议时留影
他还有着长达20年的政协生涯,在为家乡深圳市及南山区的发展建言献策的同时,也见证着深圳改革开放后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就是香港南头乡亲总会会长郑钧先生,退休后,他在守护家人的过程中创办了前海旋磁体验中心,并将其打造成一个守护市民健康的平台。
01
用心守护 打造健康平台
6月28日,怀着助力防治糖尿病,守护市民健康的想法,香港南头乡亲总会会长郑钧先生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创办了前海旋磁健康体验中心,欢迎每一位被糖尿病等慢性病折磨的患者前来免费体验。
再次选择创业,与郑钧先生退休后的亲身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2020年,他结束了40年商海沉浮,开启了退休生活。此时的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庭中,主动承担起赡养双亲的责任。
郑钧先生荣获工程“鲁班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郑钧先生的父母已年过九旬,均患有糖尿病,父亲更是有着30年的糖尿病史,而且已经出现脚部溃烂等症状,每天除了吃三次药,还要打四次胰岛素。眼见父母的病症日益严重,对他来说,赡养双亲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责任。
每天,郑钧先生都会照顾两位老人的日常饮食,并亲自为他们打针,喂他们吃药。父母想回到老家生活,他便陪着父母一起住在老家;父母爱吃的食物,他会每天专程驱车买回来;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他还特地聘请了两个保姆……在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两位老人对他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郑钧先生荣获菲律宾比立勤国立大学博士学位时留影
也许是在多年拚搏中忽略了身体的健康,也许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郑钧先生在一次检查中被确诊2型糖尿病。为了治好身体的疾病,也为了治好父母身上的疾病,他开始积极寻求治疗方法。一次,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接触到了国家准字号二类医疗器械HZT-A糖尿病治疗仪。经过几次体验,确认了该仪器确实有效后,就购买了一台。经过半年多的调理后,他的血糖指数完全恢复正常,也脱离了药物依赖。不仅如此,父母多年的糖尿病也在仪器的调理下,身体日渐恢复。
郑钧先生出席《南头方言誌》发布会
一台小小仪器为何能帮助多年打针吃药的父亲摆脱对药物的依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郑钧先生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原来,该仪器根据传统中医经络学理论,综合电子学、物理学、能量学、神经科学等学科,将多学科高尖端技术融为一体,以恒定磁场和时变磁场方式,调整人体生物效应,提高臓腑组织细胞活性,增强自身免疫功能和自身修复能力,改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实现机体代谢平衡。同时还能给受损的胰岛细胞进行能量补充,使其增加、增强葡萄糖载体基因作用,促进血氧代谢,重组胰岛细胞,使之正常地分裂和繁殖,使胰岛素的分泌、排泄、运转等机能组织达到理想的代谢程序,进而恢复胰岛功能。
郑钧先生带领深港青少年举行“思源之旅”夏令营
既然碰到了这样一部好的仪器,“能不能打造一个健康平台,帮助到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有了这个想法后,郑钧先生当即着手创办了前海旋磁健康体验中心,并采购了专业的设备,聘请了专业的人才。虽然开业不久,受到疫情影响不能完全开放,但凭借着良好的疗效,该中心俨然已成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每天前来体验的人络绎不绝,有新朋,有旧友,大家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或交流体验的感受,或分享养生的心得,或互通资讯有无,兴致盎然。
对已经退休的郑钧先生来说,这个体验中心俨然成了一个传递健康、分享快乐,汇聚新朋旧友的地方,能不能赚钱倒在其次了。
02
开创事业 闯出一方天地
回首往昔,郑钧先生带领的建筑工程团队,也曾在内地参与过不少地标建筑的装修设计。位于深圳市蛇口地区的新时代广场,这里曾经是无数深圳人的骄傲,是蛇口发展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招商银行、华为、招商蛇口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发祥地。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座曾承载一代深圳人集体记忆的建筑,其设计和制造来源于前香港皇爵(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郑钧及其团队。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创办这家公司之前,他仅仅是个只身闯荡香港的“毛头小子”。
郑钧先生参加2016年“思源之旅”捐资助学活动
1978年,中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年仅19岁的郑钧先生只身来到香港。彼时,恰逢香港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制造业蓬勃发展,各类专业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也在亲戚的帮助下进入港岛室内设计学院,经过三年苦读,成为香港本土第一批室内设计师。随后,他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创办了香港皇爵(集团)有限公司。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掀起改革开放高潮。郑钧先生看到内地发展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次年便带领团队正式进军内地,并创办了深圳市雅集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当时的深圳,建筑装饰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尤其缺乏高端建筑领域的人才,而他们凭借着在香港多年的经营和口碑,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郑钧先生出席兔街南总希望学校饮水工程项目揭牌仪式暨电脑、课桌椅捐赠仪式
自然而然,他们成了许多新建工程的首选合作伙伴,先后承接了深圳国贸大厦外墙装修、罗湖商业城、蛇口新时代广场、深圳联合广场等工程,多次荣获深圳市优质工程奖。立足深圳,郑钧先生很快将业务辐射全国,先后完成了索菲特、阳光酒店、宝利来等数十家五星级酒店的装饰工程以及招商局航华科贸中心等建筑工程。其中,由他们承接的浙江绍兴国际大酒店装饰设计工程于1996年获得了中国建筑行业的最高荣誉——鲁班奖,他也成为首位来内地领取“鲁班奖”的香港人。
匠心铸就品质,几十年来,正是凭借着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头,郑钧先生才能从一名默默无闻之人成长为引领行业进步的领头羊,在建筑行业开创了自己的事业,闯出了一方天地。
03
投身公益 播下一片希望
在忙碌事业之余,郑钧先生践行公益的脚步也从未止歇。“用木头搭建而成的二层小楼,顶上盖的是茅草,墙上糊的是泥巴,墙角的一个塑料盆,便是全家人洗漱、冲凉的地方,院角一个简陋的灶台,烧的仍旧是最原始的木柴。当地人仍然过着以物易物的生活,仅仅是100块钱的捐赠,很多家庭都会用下跪表示感谢。”这是香港南头乡亲总会会长郑钧先生及同仁第一次来到贵州省咸宁县兔街镇时所看到的场景。
在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教育情况后,他们更是对当地的贫困程度感到震惊,许多学生每天需要花费四小时往返在上学路上,每天的伙食只有父母放在背包里的两个烤马铃薯。即使是这样,每年仅70多块钱的学杂费,仍是许多学生家庭无法迈过去的鸿沟。这趟旅程中,他们每个人几乎将随身携带的所有钱财都捐给了当地贫困百姓。
郑钧先生到南总希望学校助学时留影
“当地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落后,想要改变他们的命运,只能从教育入手。”于是2004年,在郑钧先生的牵头下,香港南头乡亲总会成员出资出力,在当地建立了一所“南总希望小学”,并在学校建设了宿舍和食堂,让学生能免费入学的同时还免去了他们每天往返奔波之苦。
郑钧先生到南总希望学校考察时留影
学校建成后,郑钧先生一直关注着该校的情况,当他得知该校缺乏安全饮用水,许多学生手部因此干裂后。当即发起了筹募捐款活动,筹集30多万工程款,并联系工程公司,为该校建造了引水系统和蓄水池工程,帮助学校解决饮水的实际困难。该活动还得到了深圳市华侨公益基金会和南山区侨商会的响应,分别捐赠了校内物资设备电脑和课桌椅,受到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学生规模已经从建校时的2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人,并成立了初中部。如今,最初的几批学生已经完成大学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不少学生还专门给他们写信,表达感谢之情。此外,2008年,在他的牵头下,该会还在广东省河源建立“南山区侨商会醒群小学”,用于帮助当地学子解决读书困难的问题。
郑钧先生带领香港青年到深圳参观交流
因为经常往返于两地,郑钧先生还一直关注着内地与香港青少年沟通交流工作。从2005年开始,由深圳市侨办主办,香港南头乡亲总会、香港侨媛会和港澳深圳市侨联联谊会协办的“思源之旅”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拉开序幕。每年都会有100个来自香港、英国、马来西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华裔学生与100多个内地学生相互结对,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江西安远县著名景点“三百山”,寻找东江水的源头。“东江水是香港饮用水的来源,对于深港两地同胞而言,东江是母亲河,具有非凡的意义。”作为活动的负责人之一,郑钧先生十几年来每次都会亲自带队。在他看来,活动不仅能加深深港两地学子间的友谊,也巩固了香港青少年对祖国的认识和感情。
郑钧先生随香港南头乡亲总会探访长者
作为一名很早就投身到社会服务工作的爱心人士,郑钧先生在许多工作和活动中都留下了身影。他参加过许多社会服务工作,担任过多个社团的重要职务,播撒下了无数希望的种子。但他总是认为,自己只是在能力范围内,为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祖国,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郑钧先生参加香港南头乡亲总会亲善探访活动时留影
郑钧先生的故事和情怀,是许多内地人只身闯荡香港,成就一番事业后,又响应改革开放号召,投身祖国建设的缩影;也是许多企业家在成就事业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助力国家脱贫攻坚事业的缩影;更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无数中国人为了改变自身命运,而不断奋进的缩影。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奋斗在他们身上交相辉映,书写了属于他们的平凡与伟大。
【本文原创,由GJF发布于深圳市华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网站。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一经发现,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