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山西省政协常委及港区召集人、港区省级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副会长、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主席及副主席
执笔之时,国家出入境管理局宣布由周日(12月1日)起,恢复深圳赴港旅游“一签多行”政策,即深圳市户籍居民、持有居住证的非户藉居民赴港旅游可申请,一年内不限次数往来香港地区,每次在香港逗留不超过 7 天。这是非常好的消息,为旅游业打了一支强心针,对于不少频临倒闭边缘的零售及饮食业界带来新的希望,这个迟来的春天,也算为干旱市场洒下及时雨。笔者经常鼓励财困的工商界朋友,要坚守阵地,黑暗的尽头就是黎明。
“一签多行”是及时雨
坊间不时评论港府施政方向,如果要评价近年来哪个政策较好,笔者会推选于2022年底推出的招揽人才计划。此计划堪称近年最成功的政策,由2022年12月底至今年9月底,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已经批出接近24万宗,期间共有约16万名人才携同家人抵港,填补本地人口及人力缺口。如果落户香港的人才加上其家属计算,估计这些新来港的居民有28万人左右。
由于早前香港出现移民潮,几年内流出几十万人,迫使港府推出“抢人才”措施,想不到反应特别好,短短不到两年已迅速弥补了流失的人口,这也证明香港有非凡的吸引力。不过,尽管香港人才辈出,但是未来五年人力人才缺口预计仍会持续扩大,到2028年各行各业人力短缺估算约18万人。因此港府从11月起扩大高才通计划合资格大学名单,新增13所海内外顶尖大学,使名单涵盖的院校增至198间。另外,有关高才通计划,高收入人才的首个签证期限年期亦将延长至三年。于明年初,也将优化“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容许年轻而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及经验的非学位专才申请来港,投身人力极短缺的技术工种。一句话形容,香港势要打造成全球人才之都。
既“抢人才” 又“留人才”
香港既要“抢人才”,也要“留人才”,也就是不要继续流失人才,才能进一步打造香港成全球人才之都,成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要继续优化各项服务人才措施,致力为到港人才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一站式支援,让他们找到理想工作,安居乐业,真正融入香港社会,成为香港一份子,为港贡献力量。据了解,来港的“高才通”人才月入中位数约5万元,估算可为香港带来每年约340亿元直接经济贡献,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约1.2%。以目前形势观察,流出的人口开始减少,而流入的人才却每年高达近8万人,以此类推,优质人口不断增加,香港很快朝千万人口大都市迈进。
的确如此,无论是工作的地点,还是居住的环境,近年来都多了不少讲英语,或者是国语的人士,这些优才和高才来香港工作和生活,并非想申请公屋攞综援,要与港人争夺福利资源,他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是有能力的知识分子,普遍不会受港人歧视或排斥,这一点还算不错。笔者反倒认为,香港优质人口不断增加,这个地方越来越人杰地灵,有人才就会产生商机,吸引资金进来,带动企业进驻,香港终将人才荟萃,繁荣景象再现。
香港成为亚洲教育中心
香港拥有各项优势,不但会成为人才之都,也将成为亚洲教育中心。香港只是亚洲一个城市,却拥有5间世界百强大学,可说世界独一无二,吸引着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内地)无数学子前来就读。本港总共有22间大学,除了8间由教资会资助的名牌大学外,另外有3间自资大学,每间都收生满满,都因校舍不足而需要扩张,单单是都会大学,今年便斥资36.5亿元分别购入九龙一幢酒店和一座商业大厦,作为学生宿舍之用,资金之充裕和出手之阔绰令人赞叹,难怪身边不少朋友都说要开办大学和打造学生宿舍,这个行业果真是商机无限。
世界在转变,经济在转型,这是一个汰弱留强的时代,我们这些从事传统行业的人,都对后市较为悲观,皆因我们看到的周围,都是困难的经营状况。是时候作出改变,扩阔视野了,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是拥有无数优质人口的城市,这里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更将成为全球最大财富管理中心,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刚性需求不会改变,当价格跌至谷底,当利息进一步下调,资金自然要寻找出路,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不管是基金债券还是古董名画,只要量力而为,这个可能是最佳的捞底机会,大家就不要再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