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源:把慈善永远做下去
发布日期:2022-11-25
阅读量:2656

图片

【人物简介】

邓永源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

澳门广西联谊总会会长

澳门广济慈善会会长

澳门新会司前同乡会会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

第十三届副主席

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

广西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澳门广府人(珠玑)联谊会副会长

民福社会福利基金会副主席

通利建筑置业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澳门建造商会监事长

澳门建筑机械工程商会副会长

澳门预拌混凝土业商会副会长

世界自由搏击联盟澳门分会会长

世界何金铭咏春总会会长

中国澳门踢拳总会会长

中国澳门蔡李佛拳联会会长

澳门青少年发展协会会长





在贫瘠的土地上

广西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的“牵线人”

——邓永源先生用清澈的爱

润泽着寻求帮助的人们

并持续推动教育

点燃孩子们新的希望

他参与脱贫攻坚,并继续振兴乡村

在广西等地的贫困山区倾注下

澳门同胞满腔浓浓的爱国情怀

他说:“我会把慈善一直做下去!”



01

关心教育与民生是他的出发点


从澳门出发到广西大地,从产业合作到脱贫攻坚,从教育帮扶到慈善公益,澳门企业家代表、澳门建筑界佼佼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届政协常委、澳门广西联谊总会会长、广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邓永源先生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是一座桂澳合作之桥,一座爱心连通之桥,一座侨情凝聚之桥……


从邓永源先生的职务中不难看出他与广西的深厚情谊。祖籍广东的他热心公益,慈善为怀,多年前与广西结下不解之缘后,便深深地惦记着广西的教育与民生事业,并将此视为自己的使命。


图片
图片
图片

邓永源先生于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多次捐赠口罩给澳门特区政府及广西等地,为应对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并于2020年入选广西统一战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扬名单

之所以如此重视教育,以他的话来说:“社会上多一些受过教育、有知识文化的人,就少一些犯罪的人。”抱着这个理念,他所到之处,但凡看到教育事业落后,便会伸出援手,毫不迟疑。2018年时,当他带着澳门新会司前同乡会部分会员回乡开展春节送暖活动时,得知司前镇石名小学新建教学楼存在170多万元的缺口,他二话不说,当即慷慨解囊,现场承诺以个人名义捐资174.5万元,借此来改善家乡学校的办学条件,让家乡学子就近读书,并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司前镇石名小学新教学楼顺利落成。


当踏上广西等地的一些贫困地区时,了解到当地一些民众收入微薄,孩子无学可上时,邓永源先生心绪难平,他立即行动起来,捐资助学,能帮多少便做多少。正因如此,他持续不断地关注当地教育扶贫,也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图片

澳门新会司前同乡会捐赠救护车予司前人民医院

当前,虽说脱贫攻坚取得了胜利,绝对贫困人口全部清零,仍有一些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和一些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邓永源先生对此十分清楚,认为在此形势下教育的作用更为突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扶贫的方向也发生改变,并非只是简单地修建教学楼。“以往,一些学校因生源不足或管理不善等问题,新修的教学楼成为当地养牲口的地方,这需要持续跟进。”他指出,更重要的是“软件”,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留得住优秀师资,这是其一,二是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适当的教育,“现实的情况是,一部分的孩子在该受教育的年龄,却因家族贫穷,早早地走上了社会,但是,他们没知识、没文化,在社会上只能靠做苦力生存,到头来仍旧走他们父母的老路,因而要想办法帮到他们。”


图片

澳门新会司前同乡会捐赠救护车予司前人民医院

在教育方面,邓永源先生实地考察和走访,了解了许多,也不断思考对策,并与广西当地的慈善组织、义工队保持密切联系,将一批又一批爱心援助,精准地送到了无数的贫困学子手中、心上。


在邓永源先生看来,做慈善不能一直走以往的老路,而应用与时俱进的、创新的方式去开展。例如,为了精准地帮到有需要的人,他在澳门新会司前同乡会开创式地推出了“购物券帮扶方式”,即事先联络爱心商超,推出一批一定金额的购物券,再将这些购物券赠予会里有需要帮助的乡亲,乡亲拿到购物券以后,可自行在爱心商超中换购自己想要的物品,如此精准地帮扶到需要帮助的人。据悉,“购物券帮扶方式”自在澳门新会司前同乡会推出后,赢得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未来,邓永源先生还希望将该创新的慈善模式复制到他时常关注的广西,为贫困地区的内地同胞们提供一份更贴心的慈善服务。



02

计划搭建广西学子来澳学习桥梁


思虑周全,方能长远。早在2019年,邓永源先生就开始探索如何在广西这片土上根植下“授之以渔”的理念,让广西青年萌生出更多强而有力的力量,帮助澳门与广西甚至与全国的有效链接和交流。


图片

邓永源先生出席政协会议并发言

“当时,我与几位朋友经过深思熟虑,联络了广西统战部、教育厅、广西协力扶助基金会以及当地的义工等部门和机构,计划将一些成绩优秀的广西高中毕业学子引入到澳门科技大学就学,学费由我全资负责。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这些广西学子在澳门上学期间能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澳门社团的活动,如澳门工商联及澳门其他社团。他们只要毕业留澳门工作两年,之后就可自由返回广西或者内地其他城市。我们也是希望以此开阔广西学子的眼界,让他们把在澳门建立起的人际网络和资源带回广西或者内地其他城市。无论他们将来去到哪里,我想一定会对澳门与内地的发展有所帮助。”邓永源先生的一片良苦用心,着眼的不只是广西,更是整个国家。因为他希望,通过此方式培养出的学生,为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内地其他城市储备各界人才,帮助澳门能更好地进入内地发展搭建坚实的桥梁。


邓永源先生出席第十九届世界广西同乡联谊大会暨商务论坛

并接办第二十届世桂联大会

由于疫情的原因,这个设想还只停留在计划阶段,但邓永源先生对此十分期待,他相信,澳门作为一个中国对外的窗口之一,有着“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还是中国与葡语系国家交流平台,对于内地的青年来说,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高水平的国际化教育,同时还能将学到的一身本领及相关资源带回内地,无形当中为澳门与内地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座座能实现多赢局面的桥梁,益处多多。


图片

邓永源先生带领澳门广济慈善会同仁捐资助学奉献爱心

在新的一年,他期望该项目能够尽快落地。未来首批能够到澳门科技大学深造的广西学子将成为幸运儿,他也期待他们学成之后,发挥他们的所学所知,缔造澳门与内地民众更好的发展前景,共同进步。


图片

澳门新会司前同乡会第四届会员大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邓永源先生也大力支持澳门汇才慈善会,用予帮扶湖南省部分困难学生继续学业等。不难看出,他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因为他相信,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



03

守护共同的家园,

是责任与担当


邓永源先生对国家的一片深情,源自他对回归的深刻理解。1999年,澳门正式回归祖国,身在澳门的他,与数十万同胞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家。“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澳门人,在葡萄牙人统治期间,葡萄牙在澳门实施葡国法律、建立自治架构及殖民地统治政策,为居澳门人生活上带来很多不便,包括官方语言、关税等。身为在中国领土上生存的我们,需要放弃母语在社会上过活,感觉日子过得没有灵魂及归属感。在祖国的关心与支持下,澳门回归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澳门人真正当家作主,找到了作为中国人的幸福感、成就感、安全感。”而他亦不断地融入内地,事业在内地发展壮大。


图片

邓永源先生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并大力支持自治区的教育事业,图为其出席广西助学扶才“十百千工程”捐助仪式时留影

2021年,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邓永源先生自豪地提及:“历史证明并将继续实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深信在未来,中国共产党仍然将带领中国人民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快将到来!中国梦亦将可以在中国人手上完成使命、在新时代前进路上同步同行!”

源自内心对党和国家的拥护,邓永源先生时刻关注着国家的一举一动。在2020年疫情初发、国内医疗及个人的防护设备供应紧张期间,他以朴实的行动持续表达对祖国内地同胞的深情厚谊。当时,他第一时间牵头组织会员利用国际网络,竭尽全力在全球搜购医疗物资,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将价值数百万元的抗疫物资安全运送回国内,分发给包括广西在内的多地坚持在抗疫一线的医疗人员和工作人员,为内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各方的认可和表彰。


图片
图片

邓永源先生情系教育造福桑梓,捐资170多万元,助力石名小学兴建新教学楼

“虽然其中颇费周折,一言难尽,无数的白衣天使逆行前往一线,支持抗疫,勇敢奋战。此刻我们不能与他们并肩作战,那我们就一起守护好共同的家乡,这是我的责任和担当。”邓永源先生的这份澳门同胞与内地同胞守望相助、骨肉亲情的情谊,着实让人为之动容。


无数人的热血和汗水,写就了一场场心手相牵的感动,而邓永源先生那一颗拳拳的爱国心、家国情,也在种种往来和沉淀之间,变得愈发热切。就在2020年2月,他入选了广西统一战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扬名单。但是当他人提及这件事时,他自己竟全然不知。有人问,你做这么多,为的是甚么?他神情十分认真地回答:“做慈善要一心一意地做,不图名利,不求回报,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


图片

邓永源先生受父亲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特别喜欢,在传统武术方面取得了过人的成就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当整个国家迈入新的历史时期,邓永源先生为社会付出的心永远在路上。正如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会把慈善永远做下去。”他亦将用这句话指引实践,一往无前!

【本文原创,由GJF发布于深圳市华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网站。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一经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专栏:封面故事
作者: 华声文化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上一页:【今日华人】郑赞生:青春不搏待何时
下一页:胡力恒:创新引领发展 科技赋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