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两会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会长林龙安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特别强调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香港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内联外系的枢纽城市、联结东西方文明的国际化大都市而言,无论是为了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还是为香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应该抓住机遇,建设一个国际级的艺术品交易中心。
而结合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的学习文章《从文物实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可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等研究成果表明,中华文明历经时间、空间、王朝、社会性质等变化,但文明形态没有断裂、文明底蕴历久弥丰。农业、玉器、都城营建等文明要素均在考古学文化属性上呈现出清晰的继承关系。此中提及的玉器,乃是典型的艺术品。
目前内地的艺术品交易机构正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艺术品金融化也成为一种趋势,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香港在艺术品存量、金融与法律服务、国际商业人脉等方面的明显优势,配合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潮,扩大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力。
全国政协委员、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会长林龙安
首先,香港具有建设国际级艺术品交易中心的“硬件”优势:
1, 经由历史的积淀,香港被视为世界三大交易中心。而由于长期的积淀,特别是香港经济曾经经历一个长时期的高速增长,香港民间存有大量的文物,具备充足的实物优势。
2, 香港因为长期从事艺术品包括古董交易,不仅存有大量各种规模、各有侧重的拍卖行,而且每逢春拍、秋拍,都会吸引世界各地的大量艺术品爱好者,拥有丰厚的客源与资金优势。
3, 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对文物拍卖的限制相对较少,能够公开拍卖的艺术品范围更广,如目前内地还受到限制的高古玉拍品。而玉器是中华文明要素在考古学文化属性上呈现出清晰的继承关系的重要一脉。
其次,香港具有建设国际级艺术品交易中心的“软件”优势:
1,香港长期实行西方世界通行的普通法,而“一国两制”的实践又使得民众理解大陆法,相伴共生形成了容易相互理解的法律基础,对建设国际级艺术品交易中心能够提供东西方都能够接受的法律保障。
2,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很强的国际化金融服务能力。艺术品交易金额巨大,2022年全球艺术市场总额进一步上升至678亿美元。就目前而言,我国只有香港具有这样的金融服务优势。
3,香港曾经长期被视为最自由的经济体,不仅与世界早已形成了密集而坚韧的商业网络,也能够自由邀请全球相关文物领域的专家,保障艺术品交易的保真性、可靠性,尽量降低人为偏差,更可以避免刻意操弄,摒除某些商业机构垄断话语权,保障艺术品交易的安全信用。
第三,建设国际级艺术品交易中心对国家和香港都有利
1,从国家民族的层面看,国家强调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其实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联的。中华民族的复兴战略,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共同推进,并最终通过极化效应共同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从香港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回归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在原有四大经济支柱除金融、地产外,航运、转口贸易都有明显弱化,且一直未能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如今国家明确具有将艺术品交易作为发展重点的战略意图,香港应该抓住机遇,利用香港在艺术品特别是高古艺术品领域的丰厚实物资源、世界公认的金融服务能力,与能够融汇两大法系的优势,打造新经济增长点。
3,香港作为中国特殊设立的实施“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传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让世界对中华文明产生由衷的敬意,也是特区政府应该承担的重要职责。
我建议香港应该紧随国家强化中华文明影响力的战略部署,抓住机遇,尽快建设一个国际级的艺术品交易中心。